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1-25 08:27:32
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工信局、宁东管委会经发局,各开发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第20次党组会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12月22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化学工业经济总量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治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十四五”时期,是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的关键期,也是我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全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区化工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呈现出新兴产业快速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发展局面,成为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发展成就。
1.总量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以来,推动实施国能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中石油宁夏石化45/80国产大化肥等一批重大项目,聚乙烯、聚丙烯、初级形态塑料等大宗化工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为化工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全区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年均增速。2020年,全区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7.1%,位居工业各行业之首;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2.5亿元,较2015年提高了62.4%;实现利润总额62.4亿元,与2015年相比实现了由负转正。“十三五”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06家,其中国能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分公司、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产值突破100亿元。
宁夏和全国化工行业规上增加值增速对比图
“十三五”宁夏主要大宗化工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 单位 | 2015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焦炭 | 万吨 | 756.6 | 920.8 | 4.01% |
汽油 | 万吨 | 219.5 | 168.6 | -5.14% |
柴油 | 万吨 | 205.3 | 200.9 | -0.43% |
精甲醇 | 万吨 | 510.1 | 788.8 | 9.11% |
聚乙烯 | 万吨 | 30.0 | 115.4 | 30.92% |
聚甲醛 | 万吨 | 6.0 | 6.4 | 1.30% |
聚丙烯 | 万吨 | 156.2 | 221.6 | 7.25% |
醋酸乙烯 | 万吨 | 10.6 | 24.8 | 18.53% |
硫酸(折100%) | 万吨 | 30.8 | 63.2 | 15.46% |
烧碱(折100%) | 万吨 | 35.4 | 73.1 | 15.61% |
碳化钙(电石,折300升/千克) | 万吨 | 310.7 | 405.1 | 5.45% |
合成氨(无水氨) | 万吨 | 64.7 | 66.2 | 0.46% |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 | 万吨 | 82.4 | 67.9 | -3.80% |
初级形态塑料 | 万吨 | 207.7 | 439.3 | 16.16% |
化学药品原药 | 万吨 | 3.2 | 3.9 | 4.04% |
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192.3 | 101.8 | -11.95% |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持续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形成了煤电-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电石-氰胺化工-胍盐-医药中间体、电石-氯碱化工-PVC-塑料制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条。现代煤化工从甲醇、烯烃等初级产品延伸到高端纺织化纤制品、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十几种产品类别;宁东泰和新材、盈氟金和等企业的氨纶、芳纶、电子级氢氟酸等化工新材料和特色精细化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恒力生物5万吨/年月桂二酸项目投产后,有效促进了工程塑料、合成纤维和香料等轻工行业上下游产业的接续发展。特色优势产品不断涌现,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上迈出新步伐,国能宁煤“煤制聚丙烯”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ADC发泡剂、水合肼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的80%、70%,氰胺产量占国际市场的85%。
3.绿色发展快速推进。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卫工业园区等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大地循环、格瑞精细化工等企业入选工信部国家绿色工厂名单,贝利特生物科技、金昱元广拓能源、丰华生物等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宝丰能源打造高端煤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用煤代替石油生产高端化工产品,推动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化工原料的转变,实现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生产工艺广泛应用,日盛高新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实现了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新生焦化、阳光焦化等焦炭企业组织实施了干熄焦工艺改造,产业绿色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4.创新活力显著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国能宁煤煤基烯烃工业示范装置获得国家专利34项,干煤粉加压气化炉“神宁炉”获中国专利奖金奖。中石油宁夏石化建成了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的45/80国产大化肥项目,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开展产业创新共性技术揭榜攻关,瑞泰科技股份尼龙66关键中间体等10个项目成功揭榜。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建成了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微反应技术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截止2020年底,全区化工行业共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
5.两化融合成效显著。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力度,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建成了宁夏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为化工行业提供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智能制造等云服务,大地循环、贝利特化学、嘉峰化工等一批企业接入平台。大力推行智能制造,“十三五”期间,全区化工行业共培育认定自治区智能工厂7家、数字化车间9个、制造业领先示范企业(产品)8家(个)。国能集团宁夏煤业实施了百万吨级烯烃智能制造国家试点示范项目,实现了从生产控制到经营决策、从生产管理到绩效分析的全方位智能化管控。组织开展了行业龙头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诊断评估,化工行业(16家样本企业)智能制造整体水平达到二级左右,处于各行业中上游水平。
(二)主要问题和短板。
1.节能减碳形势严峻。全区化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较高;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各行业前列,高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
2.产业结构尚需优化。优势主导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不牢,长期处在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传统煤化工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化工新材料、专用和精细化学品等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不快,优势不够明显。
3.资源约束持续加大。2020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8151.6万吨,煤炭消费量达到14526.3万吨,全区煤炭缺口6000多万吨,煤炭自给率仅为56.1%,煤炭资源配套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4.数字化转型有待加快。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办公和财务系统,生产、研发设计环节信息化应用程度相对较低。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安全生产管控压力增大。在化工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背景下,东部省份的化工项目相继在我区落地,危险化学品种类不断增加,部分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控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1.双循环发展格局推进发展新变革。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区化工产业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发展潜力大、回旋余地广。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区化工产业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行业对国内国际需求的适配性,持续提升行业开放发展水平。
2.先行区建设带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全局,赋予宁夏的时代重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和部署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将推动我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推进我区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3.新基建与新技术带来发展新动能。“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新基建项目,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将持续拉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产品、基础化工原料的国内市场需求,各行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对化工产品的巨大依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迅猛发展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将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为产业创新注入新动力。
(二)面临挑战。
1.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从国际看,当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调整,产业链稳定和供应链安全受到贸易摩擦、疫情防控等诸多威胁,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趋势明显。从国内看,受到市场饱和、成本上升等影响,出现增速下滑的现象,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境外转移,面临供给与需求、投资与消费两个弱循环的局面,对以基础原材料为主的化工行业影响较大。从区内看,受宏观环境影响,市场需求不足和资金紧张的化工企业占比较高,对化工行业项目布局和高质量发展形成明显制约。
2.区域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我区与周边的内蒙、陕西等地区相比,生产要素、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成本等条件相近,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雷同,煤炭等资源配套能力相对不足,在产业布局、项目引进方面已无优势。围绕宁夏宁东、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大能源化工基地,各大能源央企和地方强企纷纷在此布局重大项目,形成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等巨大产能,地区间存在严重的产品雷同、重复建设等问题,导致区域间化工产业结构性过剩、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3.行业内生性矛盾日益凸显。“十四五”时期,我区化工行业“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长期存在。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有效供给与需求不能匹配的矛盾正日益凸显。部分关键技术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带来巨大考验。与此同时,如何突破节能提效和源头减排的瓶颈,有效解决发展和节能减碳的矛盾,是“十四五”期间推动我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时代使命,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推进我区化工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迈进。
(二)发展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化工行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全面落实能耗双控和“双碳”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力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2.坚持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完善源头治理责任体系,践行责任关怀行动,加强过程安全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着力推动全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3.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创新机制改革,培育创新生态系统,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4.坚持集聚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城市发展规划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化工产业。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提升园区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化工产业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化工园区。加强化工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系统协同,促进产业、技术、资金、人才的系统协同。
5.坚持高端化发展。推动行业向功能化、精细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产业。推动基础化工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提高高端化产品在产业中的比重,全面提升化工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总量规模稳步增长、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广、安全生产体系健全完善。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化工行业成为自治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有效供给能力得到提高,行业总量规模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区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7%左右;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力争达到260家以上,培育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五十亿元到百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全区化工行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和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3%,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产能优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化工行业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持续提高;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规范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园区。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化工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1.2%,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45%;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培育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领航企业,打造一批专业特色突出的“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广。大力推广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80%以上规上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建设,60%以上规上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场景;树立2-3家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企业,累计培育30-4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全区化工行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安全生产体系健全完善。行业安全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推动形成行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全区化工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化风险防控措施和基础保障,有效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现行业安全、有序发展。
(四)空间布局。
根据自治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立足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突出核心园区的规模化及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产业集聚度高、相关产业协同促进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核三区”化工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核心区。以宁东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为产业核心区,构建煤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与全国及重点区域全方位对接、深层次融合,建成国家大型综合能源化工生产基地、国内先进的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北部产业优化提升区。以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平罗工业园区为主体打造北部产业优化提升区。依托石嘴山市电石化工产业基础,着力发展氰胺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建设聚酰胺、香精香料、光敏材料等特色园区,打造全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煤电冶化一体化循环经济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东部产业融合示范区。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吴忠太阳山开发区、盐池工业园区和同心工业园区为主体打造东部产业融合示范区。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吴忠太阳山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加快现代煤化工向下游精细化工链条延伸,加大各园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协同合作力度,共建东部化工产业长廊,推动现代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下游产业融合式发展。
南部产业绿色创新区。以中卫工业园区为主体打造南部产业绿色创新区。重点以高性能材料、专用和精细化学品为基础,积极引进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项目,发挥清洁生产技术优势,实施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打造国内先进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四、发展重点
(一)打造现代煤化工发展新动能。
依托宁东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加快产业技术升级,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
1.推动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新技术产业化,完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发低阶煤分级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水平。重点发展煤制超清洁油品和特种油品,同时加快向下游化工产品延伸生产特种化学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煤制烯烃领域开发差异化、高端化产品,加强对C4资源综合利用;在煤制乙二醇领域要不断提升乙二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联产高附加值产品。
2.推动节能减碳。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任务。探索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新途径,开展二氧化碳减排等技术应用示范,确保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加大绿色低碳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强资源节约利用,降低“三废”排放强度,提升“三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末端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提高产业清洁低碳发展水平。
3.推动产业融合。优化配置要素资源,促进现代煤化工与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重点开展煤炭和原油联合加工、煤基化纤原料生产、矿热炉副产气体综合利用、聚氯乙烯原料路线改造和乙炔加氢制乙烯等产业融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助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提高产业竞争力。
4.推动高端发展。重点抓好优势骨干企业挖潜改造,推动国能宁煤、宝丰能源等企业运用现有生产装置运行经验,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烯烃收率和降低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实施煤制烯烃项目升级改造工程,依托现有装置开发生产多牌号、高附加值聚烯烃系列产品;实施煤制油项目升级改造工程,减少终端成品油产品输出,生产国内缺口大、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GTL润滑油基础油、高端合成润滑油、FT蜡、高碳醇等产品。
5.推动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能源化工合作、新时代西部地区合作、黄河流域能源地区协作。聚焦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延伸,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与全国及重点区域全方位对接、深层次融合。
专栏1:现代煤化工重点项目 |
国能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30万吨/年GTL润滑油基础油项目、国能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6万吨/年聚甲醛二期项目、宁夏宝廷新能源有限公司煤焦油及低碳烷烃循环利用项目、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煤基多联产能效优化提升项目、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代煤化工能效优化提升项目等。 |
(二)抢抓化工新材料发展新机遇。
发挥我区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原料优势,延伸发展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纤维、特色精细化学品等新材料,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向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高性能方向发展。
1.高分子材料。围绕高性能树脂、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等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α-烯烃单体生产和共聚弹性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树脂、氯化聚氯乙烯树脂以及管材专用树脂等高端产品;提高聚丙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发展高熔体强度聚丙烯、高熔指抗菌聚丙烯、丙丁共聚聚丙烯专用树脂以及低灰分、低VOC聚丙烯;开发特种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及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脂、聚羟基脂肪酸等可降解塑料产品。
2.电子化学品。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用 PVDF 背板膜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类封装胶膜、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用柔性聚合物膜等、动力锂电池隔膜、燃料电池用含氟磺酸膜等;液晶(LCD)及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材料、聚乙烯醇(PVA)偏光片材料、大规模柔性复合光子晶体、新一代荧光转换型激光显示材料、彩色静电成像材料、量子点发光显示关键材料、高光效 LED 材料、交流 LED 关键材料;电子级氨水、电子级双氧水、电子级硫酸、电子级氢氟酸等高端产品。
3.高性能纤维。重点发展绿色差别化氨纶、尼龙 66、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等特种聚酯和纤维;芳纶纤维及芳纶制品(芳纶纸、蜂窝材料等)、芳砜纶(PSA)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开发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及构件,加快配套助剂的生产和性能提升。
4.特色精细化学品。重点发展专用化、高端化特色精细化学品,延伸发展精细化工行业下游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甲醇下游产业链,发展甲缩醛、多聚甲醛、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酮氰醇法限制类工艺除外)、季戊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环状三羟甲基丙烷缩甲醛等系列产品;延伸发展氰胺下游产业链,发展香精香料、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及中间体系列,氨基苯酚系列、固色剂等染料及中间体,胍盐、氯化亚砜等医药及中间体,植物生长剂、土壤改良剂等农用产品,涂料粘合剂、皮革加工处理剂、纺织助剂、油漆添加剂等;发展(邻、对)苯二胺、己内酰胺、己二腈、己二胺、PBO 聚合单体、新型高效和环保催化剂等系列产品。
专栏2:化工新材料重点项目 |
1.高分子材料: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PBAT)项目、宁夏清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特种工程塑料及2000万方高端膜项目等。 2.电子化学品:宁夏沃凯珑新材料有限公司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宁夏中星显示材料有限公司600吨/年屏幕显示材料及功能定制产品项目、宁夏中泰富瑞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级酸项目等。 3.高性能纤维:宁夏恒力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月桂二酸二期项目、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万吨/年尼龙66及2.5万吨/年中间体项目、宁夏丰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00吨/年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项目等。 4.特色精细化学品: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高分子功能助剂项目、宁夏福泰硅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硅烷偶联剂项目、中科易工(宁夏)催化材料有限公司无汞催化剂项目等。 |
(三)拓展电石深加工发展新领域。
发挥我区电石及深加工产业发展优势,拓展氯碱化工、氰胺化工下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抗风险能力,推动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1.推动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加强化工新材料和专用材料的研发,加强与下游加工企业的合作,建立系列化、专业化的专用料牌号,促进聚氯乙烯树脂由通用型向专用型的转化。鼓励电石企业与上游的电力以及下游的PVC、醋酸乙烯等企业联合,形成上下游一体化循环发展。氰胺化工要扩大在医药、农药等下游精细化工领域的生产规模,丰富下游产品体系,形成氰胺化工全产业链闭环运行,形成上下游协作配套、关联度高的氰胺化工产业集群。
2.促进生产循环化绿色化改造。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化水平,持续改进提升氯碱生产工艺路线,加强国产离子膜、干法乙炔发生技术、低汞触媒在全行业的推广;加大对以煤、天然气为原料制取烯烃等新工艺的结合力度,实现乙烯等与氯碱工业相配套发展。加大氰胺产业技术攻关力度,积极开展氰胺合成“三废”治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石灰氮制备新工艺技术研发、氰胺产品连续清洁生产、精细化工废气处理等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应用。
3.拓展氯碱化工下游产业。持续完善氯碱化工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专用化产品和新型材料,实现通用树脂差异化、高端化。实现与现代煤化工、新兴产业有机结合,配套发展下游氯产品项目,促进氯、碱平衡,拓展产品链条,带动产能释放。拓展电石—氯碱—PVC—塑料制品产业链,重点发展特种树脂,开发聚氯乙烯PVC糊树脂、氯化聚乙烯、聚偏氟乙烯、氯偏二氯乙烯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烧碱等产品;鼓励企业扩能发展PVC为主要原材料的工程塑料及制品、日用塑料、薄膜等下游产业。拓展电石—聚乙烯醇(PVA)—下游制品产业链,重点开发特种PVA纤维、薄膜、PVB树脂等下游产品;采用共聚、接枝等新技术,开发新型共聚树脂等聚合物,特种产品聚乙烯醇等品种;研发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脂、聚羟基脂肪酸等可降解塑料产品。拓展电石-乙炔高分子合成材料产业链,重点开展电石-丁二醇、醋酸乙烯下游产品研发,形成电石—聚乙烯醇(PVA)、电石—丙烯酸—丙烯酸丁酯—高分子合成材料产业链;开发电石法聚氯乙烯新型催化剂系列产品、噻吩、有机硅系列、三嗪酮系列产品等。
4.延伸氰胺化工下游产业链。围绕氰胺下游深加工领域,引导企业加快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精细化方向发展。延伸电石-氰胺-精细化学品产业链,重点发展氰胺化物有机合成中间体,开发各类医药、农药中间体,如杀虫剂乙虫醚、噻虫啉等;开发氰基、S-烷基或O-烷基和氨基系列产品,推广医药、农药、保健、染料、饲料、工业及杂环化合物合成等方面应用。延伸电石-双氰胺-精细化学品产业链,重点发展硝化抑制剂、环氧树脂固化剂、纺织等的固色剂、废水处理剂、涂料和荧光颜料等;研发胍盐、胍胺、取代氰基胍等品种。推广制药、化工原料、纺织、印染、农药等行业产品应用,延伸电石-硫脲-精细化学品产业链。重点发展氧化硫脲,包括二氧化硫脲和三氧化硫脲,烷基或对芳基硫代磷酰取代硫脲化合物,脒基硫脲和酰基硫脲等。推广医药、农药、染料、合成树脂、金属提炼、橡胶硫化促进剂、金属防锈剂和缓蚀剂等方面应用。
专栏3:电石深加工重点项目 |
1.氯碱化工: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搬迁项目(一期、二期)、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细化工副产盐资源化循环利用示范项目等。 2.氰胺化工:宁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00吨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二期)项目、宁夏泰康药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及年产2000亿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生产线项目等。 |
(四)构建氢能产业发展新格局。
紧跟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步伐,发挥区域能源资源优势,构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应用领先的氢能产业体系。
1.稳步推进氢能规划布局。整合区内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多能互补耦合制氢,形成制备方式多样、利用途径多元、生产成本低廉的绿氢制备产业体系。依托宁东光伏产业园和宁东新能源产业园,加快实施一批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试点利用丙烷脱氢和氯碱副产氢。加大氢能核心技术攻关,利用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开展低成本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绿氢化工、天然气掺氢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绿氢替代灰氢工程,重点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基多联产、煤制合成氨等煤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推动灰氢转绿、以氢换煤、绿氢消碳,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瓶颈。
2.加快氢能产业示范应用。支持和鼓励重点企业开发新产品、谋划新场景、探索新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氢产业、氢经济。重点围绕绿氢制备、绿氢耦合煤化工、加氢站、氢储运、氢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等领域,构建研发、生产、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发展体系。鼓励电力企业有效整合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低谷电力,采用合适技术路线制备氢气;鼓励煤化工企业利用工程化煤气化技术,将低阶煤高效洁净转化提供氢源,鼓励现代煤化工企业制备合成气时实现绿氢替代,大力推进“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耦合煤化工”等产业链氢能示范应用项目。
专栏4:氢能产业重点项目 |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国能集团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项目,和宁化学绿氢制氨及工业化示范应用项目、宁夏宝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等。 |
五、主要任务
(一)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实现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1.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赋能行动,引导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联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围绕现代煤化工等重点产业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聚焦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培育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鼓励企业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高水平技术支撑人才。鼓励高等院校开办特色化工学科,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初一公里”。支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平台,探索离岸科技创新孵化新模式。
2.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聚焦关键环节、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攻关。采用产业创新“揭榜挂帅”工作机制,遴选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在重点领域攻坚关键共性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承担一批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商业模式、体制机制融合创新。重点推进煤制油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先进煤气化技术、先进煤制烯烃技术、先进烯烃深加工技术、新兴催化剂技术、连续化及绿色化生产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氢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探索氢能新技术新应用,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
3.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产业发展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设立中试熟化平台或成果转化基地,支持企业通过转让、许可、技术入股、合作开发等方式,引进和应用先进适用成熟技术及关键设备。深化保险补偿机制试点,鼓励企业在重点领域积极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新材料首批次、高端软件首版次研发及推广应用。探索建立“一站式”技术交易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示范基地,完善“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探索产学研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益分享、合作共赢新模式。
(二)加快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聚焦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加快实施结构改造和技术改造,推动产业从低效供给向高效供给、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调新产业结构。鼓励企业依据《自治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电石行业发展一体化循环经济模式,打造氯碱化工、氰胺化工等互为补充、上下游协作配套的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焦化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煤制合成氨/尿素改造升级,对现有煤制合成氨/尿素生产装置进行节能挖潜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纤维、特色精细化学品等新材料产业,向高纯度、高精度、高性能方向发展;加快推动氢能产业规划布局,打造技术一流、应用领先、特色鲜明的氢能产业全产业链。
2.调优产能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除现有建成和在建项目外,严禁新增电石、烧碱、焦化、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等产能。严格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能耗双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试行)》和自治区产能置换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升级、上大压小等方式进行产能置换。加强政策调控力度,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和鼓励电石、焦化、活性炭等行业低端低效产能主动退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生产要素向能源资源利用强度低、效率高、效益好的行业聚集。
3.调精产品结构。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精准对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支持企业不断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终端产品、高端产品和新产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匹配度。积极开展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和自治区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产品)培育认定工作,引导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持续推动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革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围绕现代煤基烯烃、高端树脂、氰胺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产品品牌,打造“宁夏制造”亮丽名片。
(三)着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完善基础配套能力,提升产业链保障能力,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形成更有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1.提升产业链保障水平。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产品攻关,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专用化、高端化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重点围绕煤制芳烃、煤制烯烃和煤焦油下游深加工产品,氰胺化物有机合成体、氰胺、双氰胺、硫脲等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电石乙炔化工下游特种树脂、高纯度离子膜烧碱以及1.4-丁二醇,醋酸乙烯下游产品等,实施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改造升级,增强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竞争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
2.提升产业链控制能力。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体系,瞄准化工行业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争通过多轮次的、长周期的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专用和精细化学品等新兴产业,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和产业集群培育,构建“龙头+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拓展产业分工合作,鼓励强强联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鼓励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创建特色品牌和标准体系,推动销售和服务协同。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引导关联企业间技术人才共享,推动智力协同。
3.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开展产业链联动协作行动。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作、上下游企业共生的产业生态格局;形成上下游之间供应关系稳定、质量标准统一、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供应体系。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生态控制力的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形成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对供应链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上中下游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示范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合作,在材料供应、部件配套、产品制造、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强协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并购等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
(四)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以智能改造为引领,重点推广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智能运维、安全生产监测与预警、管理与控制一体化集成等应用场景。
1.推广应用智能制造。开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化工行业融合应用。推动工业窑炉、工业锅炉、石油化工设备等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柴油发动机、大中型电机、大型空压机等通用动力设备上云用云,基于平台实现云端数据交互、设备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鼓励区内外优质智能改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和自治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机构,广泛开展智能化应用服务,积极培育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高端智能装备产品。
2.提升数字化集成管控水平。深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生产控制、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加强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各层级信息系统的集成互联,提高企业内部数据流通效率和资源共享水平。基于计划调度、生产、仓储物流等各环节数据综合分析,实现工艺流程优化、排产计划调整、智能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数字化集成管控。
3.强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支持企业加快生产设备设施数字化改造,在储罐、合成塔、高炉等关键部位全面部署传感器,开展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与展示。运用智能检测设备、分析模型和策略管理,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实时态势感知、远程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实现对重要机泵和设备重点部位腐蚀状况的实时监控与及时检修,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和可靠性。
(五)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规模。
聚焦对外开放和务实合作,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与国内国际全方位对接、深层次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开放合作水平。
1.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发展开放型优势产业,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多领域”国际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高端专业人才。推动宁东专业化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拓展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渠道和规模,打造开放型经济产业集群,持续深化国际产业合作。借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阿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内外经贸投资合作。
2.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深度融入国内市场,积极开展与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战略合作,围绕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协同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实现跨地区跨行业产品市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强与沿海地区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对接,积极引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与能源“金三角”地区、黄河“几”字弯中心城市联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产业协同,以产业集群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深化区域能源化工全方位合作、差异化发展,联合打造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3.高质量引进资金和技术。密切关注国际国内产业最新发展动向,紧盯行业研发、技术、人才、管理制高点,聚焦我区化工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效增添产业发展后劲。统筹全区招商引资各类资源,优化调整招商引资惠企政策,研究编制“四链”招商图谱,组建精准招商专业化队伍,高质量开展产业链、供需链、价值链、技术链招商。围绕高分子材料、高端树脂、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氰胺化工等重点产业,充分利用各类展会推介宣传平台,定期举办东西部产业合作“走进宁夏”活动,实施专题性推介、区域性对接、集群式引进,力争引进和实施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六、绿色低碳
(一)全面落实能耗双控目标。
以目标为导向,统筹处理好“立和破”的关系,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目标管理,确保完成能耗双控目标。
1.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两高”项目政策,建立完善“两高”项目分类处置方案,违规建成的项目停产整改,违规在建的项目停建整改,拟建的项目停止办理审批手续。切实加强“两高”项目管理,实行“两高”项目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将已建成的“两高”项目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常态化监管。坚持“节能优先,以能定产”的方针,在推动产业、谋划项目时,坚持将能耗双控约束挺在前面,坚决遏制高耗能产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严控制存量高耗能企业新增用能,合理安排新建成项目投产时序,坚决守住能耗双控底线。
2.严格产业准入标准。严格执行《自治区能耗双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试行)》,按照比国家更为严格的禁止类、限制类和淘汰类标准,强化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管控。在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领域,禁止新建和扩建炼油、焦化、烧碱、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等项目;产能 5000 吨/年以下的煤制活性炭、单台炉容量小于 20000 千伏安以下的密闭电石炉等装置须于2022年全部退出。对纳入目录的实施产能替代的项目在满足本地能耗双控要求的前提下,工艺技术装备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自治区能耗双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试行)》,科学制定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方案,综合运用市场、行政、技术、价格等手段,依据环保、安全、质量、能耗等综合标准,推动电石、焦化、活性炭等重点行业低端低效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举报响应机制,加大处罚问责力度,确保落后产能全部退出。对电石等行业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生产用电实施差别电价等措施,倒逼企业退出落后产能、改造落后生产工艺,为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腾退能耗空间。
(二)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
以绿色改造为引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化技术改造,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升行业能效水平,提高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1.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绿色改造。加快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行业提质增效改造升级,延伸发展下游深加工产品,推广顶置多喷嘴粉煤加压气化炉、模块化梯级回热式清洁燃煤气化、高效降膜式蒸发等先进技术,开展绿氢耦合煤化工应用示范。加快石油化工行业技术优化升级,推广高效油气分离、高效真空加热、熔融结晶技术处理高盐废水等先进技术。推动焦炭、电石、合成氨等企业开展内部挖潜,实施焦化装置干熄焦改造、焦炉上升管能量回收、电石装置尾气回收利用及工艺过程智能化改造。支持国能宁煤、宝丰能源、中石化宁夏能化、和宁化学等骨干企业,组织实施能量系统、蒸汽用能系统优化改造和热力能效提升工程。
2.组织实施能效对标。完善能效对标政策体系,贯彻落实国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修订和落实《宁夏用能单位能耗限额指标》,进一步提高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凡是高耗能新建项目,在满足能耗双控要求的前提下,工艺技术装备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必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继续组织实施自治区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和能效水平对标达标行动,树立行业标杆,发挥先进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工艺和装备。
3.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构筑园区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及公共服务共享与循环使用的“大循环系统”,企业间的能量和物料循环利用的“中循环系统”,以及企业内部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的“小循环系统”,使园区的能源资源消耗、发展方式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拓宽化工废渣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渠道,推动油泥、碱渣、气化炉渣、氟石膏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开展电石炉气、电石渣、氰胺“三废”综合利用。实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和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稳步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三)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以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为突破,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大力推广绿色制造,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减排路径,努力形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1.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大力推广能源高效化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绿色工艺技术,加快产业绿色改造升级步伐,推动重点行业绿色转型。突出工业园区产业承载和集聚作用,加强企业间的衔接合作和资源共享,培育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竞争力强的产业链条,建设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型化工园区。推进煤化工、焦化、电石、合成氨、尿素等传统产业向下游延伸发展,贯通从原料到中间产品再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以煤化工行业为重点,严控煤炭资源消耗,强化节煤增效改造升级,减少化工原料及炼焦用煤,推进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并实现稳中有降。
2.大力推广绿色制造。优先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等特性的绿色产品,推行绿色设计。在煤化工、化肥、电石、焦炭、氯碱等行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积极培育绿色工厂。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工程,着力推动园区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改造,实现集中供热供汽、废水集中治理、能源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和固废综合利用,大力创建绿色园区。推进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探索二氧化碳减排路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统一部署,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立足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推动二氧化碳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积极扩大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产业规模,探索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发酵制取丁二酸、绿氢合成氨耦合制尿素、CCUS/CCS等工程示范和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示范,从源头上降低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与长庆油田对接合作,积极推进二氧化碳驱油示范工程。
七、安全生产
(一)优化产业布局。
实行自治区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认定管理制度,优化产业规划和布局。未确定为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的各类开发区不得引进危化品领域建设项目。
1.化工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点发展煤化工及下游深加工、煤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产业。吴忠太阳山开发区,重点发展煤化工及下游深加工、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等产业。
2.化工集中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淄山-河滨化工区),重点发展氰胺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宁夏平罗工业园区(精细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氰胺化工等产业。宁夏平罗工业园区(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化工、精细化工、氰胺化工等产业。宁夏青铜峡工业园区(新材料园),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宁夏盐池工业园区(花马池区块)、宁夏盐池工业园区(高沙窝区块),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及下游、煤化工及下游、精细化工等产业。宁夏中卫工业园区(化工区块),重点发展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化工助剂、医药中间体等产业。宁夏同心工业园区(精细化工基地),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下游、煤化工下游深加工等产业。
(二)加强项目源头管控。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准入源头管控工作的通知》,科学审慎引进化工项目。
1.严格危化品项目准入。各地区要制定适应本区域特点、地方实际的“禁限控”目录,及时公布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等产业政策,项目核准备案机关不予核准或备案限制类项目和淘汰类项目,已淘汰的落后产能严禁异地落户我区。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由市级以上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科学准确鉴定评估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毒性,严禁未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的项目投入生产。
2.构建园区整体性安全基础。各化工园区要按照“一园一策”要求,科学规划园区布局,制定实施安全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方案。园区区块边界满足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化工园区与周边环境敏感点(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居民区等)符合安全防护距离要求,留有适当的缓冲带。园区内无劳动密集型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符合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园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实行封闭化管理,加快危化品运输专用车道、停车场、洗车场、特勤消防站建设,积极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公共配套设施满足规划建设的要求。
3.深化精细化工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凡列入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范围但未开展评估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一律不得生产。已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企业要根据反应危险度等级和评估建议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补充完善安全管控措施,及时审查和修订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设施满足工艺安全要求。
(三)提升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备和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安全联锁装置等安全设施、设备,提升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1.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有关要求,全面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安全仪表系统(SIS)等工业控制系统,切实提高企业自动化生产和安全管控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监测体系,加强生产过程安全监测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及时识别并消除风险点,提高生产环节的安全性,推动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
2.鼓励安全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强化技术支撑,支持开展化工危险工艺本质安全、大型储罐安全保障等技术及装备研发。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设施,降低高危岗位现场作业人员数量,提高安全防护等级与保障能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鼓励企业积极使用成熟的生产工艺,实施危险化学品在线量减量技术路线和储存数量减量方案,推广应用气体泄漏微量快速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微通道反应器等先进技术。
3.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监管水平。运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借助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归集共享,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废弃处置全周期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
(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持续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工作机制。
1.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机制,固化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底线思维,全面推进安全总监制度。要加强安全生产投入,足额提取并按规定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设备设施、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整治、设备维修保养、安全教育培训等安全生产支出。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培训规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及安全能力。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机制和清单管理、动态更新、闭环整改的动态调整机制,持续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应急值守、事故信息报送等方面的要求,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在危险化学品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使用、经营、运输、废弃后处置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建立监管协作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密切协同配合,实现信息及时充分有效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
3.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各市、县(区),化工园区要结合现有化工产业特点、专业人才基础和安全监管能力等情况,分层级进一步明确化工产业发展定位,制定完善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细化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落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4.发挥安责险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承保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保互动。强化事故预防机制,探索通过补贴形式推动实现安全责任险在危化品领域全覆盖,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统筹推进规划实施,认真研究解决规划落实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各地各部门要主动认领任务,压实责任,建立日常工作协调等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协同推动机制,形成推动宁夏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政策支持。
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完善配套地方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打好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投资、价格等政策组合拳,推动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指导企业精准对接并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推动各项政策在企业落地见效。强化需求导向,立足发展实际,加强政策前瞻性、战略性研究。
(三)夯实人才支撑。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育和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人才留用机制,营造人才培育创新生态环境,消除人才评价、使用、流动方面的体制障碍。依托重点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各层次专业人才。
(四)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广容缺办理、多评合一、限时承诺等模式,健全完善“不见面,马上办”机制,着力提高政务服务质量。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和事项,推行“先证后核”“告知承诺”等制度,提高企业投资审批效能。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做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和动态管理工作,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五)加强行业管理。
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管理服务的职能,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日常监测。做好产业热点、重点问题研究,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出预警和相关政策措施建议。加强促进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宣传引导,加大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严格执行重大化工项目建设社会稳定性评价,加强事前沟通、征集社情民意、澄清不当误解、形成广泛共识。
上一条: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区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